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蛙》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14日 17:24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4901

   与莫言以往小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摘自《凤凰网》2012年10月11日)

   扩展阅读:
   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内丁·戈迪默 ( 南非·1991 七月的人民 ) 
德里克·沃尔科特 ( 圣卢西亚·1992 西印度群岛 ) 
托妮·莫里森 ( 美国·1993 所罗门之歌 ) 
大江健三郎 ( 日本·1994 个人的体验 )
希尼 ( 爱尔兰·1995   )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 波兰·1996 呼唤雪人 ) 
达里奥·福 ( 意大利·1997 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 ) 
若泽·萨拉马戈 ( 葡萄牙·1998 修道院纪事 ) 
君特·格拉斯 ( 德国·1999 铁皮鼓 ) 
高行健 ( 法国·2000 灵山
维·苏·奈保尔 ( 英国·2001 抵达之谜 )
凯尔泰斯·伊姆雷 ( 匈牙利·2002 无命运的人生 ) 
库切 ( 南非·2003 耻 )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奥地利·2004 钢琴教师 ) 
哈罗德·品特 ( 英国·2005 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 )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 土耳其·2006 我的名字叫红 )
多丽丝·莱辛 ( 英国·2007 金色笔记 ) 
勒·克莱齐奥 ( 法国·2008 战争 )
赫塔·米勒 ( 德国·2009 呼吸秋千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秘鲁·2010 世界末日之战 )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 瑞典·2011   ) 
莫言 ( 中国·2012 蛙 ) 


   评论:莫言获诺奖 中国文学更要脚踏实地
   莫言这次诺奖“折桂”,不仅意味着他的作品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也意味着中国文学或中文写作,在纯粹文学的角度上日益融入了世界性的评价体系。

   诺贝尔奖的分量毋庸置疑,同时也要辩证看待文学上过度追逐诺贝尔奖的问题。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文字艺术,并不同于物理、化学和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领域有着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审美体验为主要价值诉求,好差美丑等评价往往因人而异。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被遗漏(那些世所公认成就巨大能获诺奖的)的世界级大家大师可谓比比皆是,托尔斯泰、卡夫卡、博尔赫斯……而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遗漏率要小很多,因此,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意味着对文学成就的终极评价,更不能拿来作为作家座次高低的依据。就像莫言所说,获得了诺贝尔奖不意味着自己就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写得好的作家成群结队。我们不应把这句话理解为他的过于自谦,毋宁说这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信心。


(摘自《北方网》2012年10月12日)


   崇拜与痛恨
   莫言,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我崇拜他痛恨他,所以给他树碑立传。
   莫言总喜欢把人写成妖魔,下笔极其血腥残忍,穷凶极恶屎尿横流极尽渲染之能事,中国作家里没谁比他更擅长写杀戮写酷刑,他把变态升华成了美学,字里行间透着血腥和疯狂。 
   莫言说他受日本文学影响很大,事实正是如此,作品里总是影影绰绰闪动日本美学的魅影,他在《生蹼的祖先们》里大肆叫嚣“食草家族子孙拉得屎比进口香蕉漂亮为什么不能大声赞美”,这已经不止是间离而是对读者阅读快感对传统美学的赤裸裸的挑衅。 
   莫言还喜欢描写牛马骡子之类的家畜,可是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用暧昧的笔调来写,仿佛那些东西不是畜生而是女人,让人觉得文字背后藏着一双恋兽色情狂的眼睛。 
   莫言曾说文学是一种悲愤的抵抗,可是他的抵抗未免有些过火,抹煞了一切关怀和温情,中国传统文学里的含蓄美被他全盘破坏,一切情绪全用魔鬼般的疯狂来展现。 
   莫言笔下的世界只能是妖魔化的农村,他写不出城市生活,他笔下的角色也很难出现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分子,《红蝗》里那个“我”至少有大学以上学历,昆虫是他的专业,可是回到老家以后他居然买了一本关于蝗虫的科普读物,并且看得津津有味,行为与经历明显不符,也许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他笔下曾出现了无数疯子傻子,这个身为知识分子的“我”也有点神经病。我就奇怪,难道他写不出一个正常人? 
   我总感到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跟我所在的山东不在一个地球上,那简直是妖魔横行的地狱。

   以上主要针对长篇,莫言的中短篇又是一种风格,与长篇差别很大。我喜欢《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让我了解到嗜血魔王也有幽默的一面。不得不说莫言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8年09月24日)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