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中国高等教育评价应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21日 17:07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427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郑晓静在日前谈到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问题时说,建设一流的过程中要全面、综合考虑,注意政策的协调,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应一味追求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等量化指标。
郑晓静说,目前衡量“世界一流”的主流做法就是看一个大学的学科是否进入了ESI的前多少名。中国现在有很多大学的学科都已进入到ESI的前1%,但这似乎还不够,因为即便进入ESI前1%,世界排名也是几百名开外,所以还要努力进入前千分之一,然后还要努力进入到世界排名到前100、前50。
“实际上,ESI是什么呢?它是根据学校在SCI发表的文章以某种方式进行统计然后排名,它是由一个叫汤森路透的公司的一批年轻人做的一种大数据工作。如果中国的高等教育为了进入世界一流,把这些作为依据的话,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吗?还能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吗?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很担心,到底该由谁来引导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应该是汤森路透,而不是我们国家的需求吗?”
郑晓静说,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二十年里,我国在SCI发表的论文数量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当时以SCI论文发表数作为衡量高校的重要指标,对于建设一流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中国SCI论文发表数已是世界第二,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考虑对高校的评价方式。
“此外我了解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仅有不到10%的人同时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过论文,而且发表论文也不一定是获得诺奖的主要原因。”因此,郑晓静提出,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应在高等教育评价方面提出自己的标准和目标,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好应试、中小学生负担、素质教育以及高校活力与创新等问题。
郑晓静说,目前衡量“世界一流”的主流做法就是看一个大学的学科是否进入了ESI的前多少名。中国现在有很多大学的学科都已进入到ESI的前1%,但这似乎还不够,因为即便进入ESI前1%,世界排名也是几百名开外,所以还要努力进入前千分之一,然后还要努力进入到世界排名到前100、前50。
“实际上,ESI是什么呢?它是根据学校在SCI发表的文章以某种方式进行统计然后排名,它是由一个叫汤森路透的公司的一批年轻人做的一种大数据工作。如果中国的高等教育为了进入世界一流,把这些作为依据的话,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吗?还能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吗?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很担心,到底该由谁来引导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应该是汤森路透,而不是我们国家的需求吗?”
郑晓静说,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二十年里,我国在SCI发表的论文数量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当时以SCI论文发表数作为衡量高校的重要指标,对于建设一流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中国SCI论文发表数已是世界第二,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考虑对高校的评价方式。
“此外我了解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仅有不到10%的人同时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过论文,而且发表论文也不一定是获得诺奖的主要原因。”因此,郑晓静提出,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应在高等教育评价方面提出自己的标准和目标,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好应试、中小学生负担、素质教育以及高校活力与创新等问题。
(摘自《中国日报》2016年3月6日)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