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美国经验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2年11月21日 15:27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4132

近年来,交叉学科建设和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美国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较长,发展迅速。相比1970—1971学年跨学科授予数博士101人、硕士学位924人,2017—2018学年增长至850人、10175人[1]。而且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在美国大学已经普及开来,完成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培养质量赢得了世界声誉。我国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借鉴美国的经验,有助于改进我国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
(一)致力于跨学科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的核心基础知识;二是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
在美国,跨学科研究生需要重点掌握三类知识:“学科知识、学科范式知识、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跨学科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该项目所涉及的多个学科的核心基础知识和学科范式知识,还要超越各学科独自的知识体系框架,“在多学科间建立联系,辨别多学科间的联系,并对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从人才规格来讲,美国许多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试图培养“T型人才”,即同时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一些跨学科研究生项目试图培养“盾型人才”,即“在拥有本学科深厚广博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与其他学科人员合作所需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总之,培养创造型跨学科人才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
跨学科研究能力是跨学科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跨学科合作、跨学科交流、多学科整合、运用多学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研究生应敢于接受非传统的教育模式,敢于用超越单一学科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积极形成团队精神和团队授权意识是跨学科团队合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内的师生“能够善于转换学科视角,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转换,并将新的知识结构转移到恰当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之中。”这种挑战性高的跨学科能力只有长期在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情景中进行充分训练才能逐渐获得。
(二)构建跨学科项目制的组织机构
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最大挑战也是“如何将事实上各自分离的学科人为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真正融合的学术共同体?”这需要一个全新的项目设计和运行机制。美国最常见的做法是设置长期稳定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形成稳定的组织机构,长期致力于某一固定的研究方向而形成学术高峰,从而形成教育品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师生加入。
美国大学建立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主要有四种路径:“独立建制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研究生院统筹、学院内部整合以及跨学院协同。”
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跨学科学位、跨学科专业、跨学科课程。跨学科学位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学位授予点本身是跨学科的,自身具备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充分条件;二是学位授予点属于单一学科,但有其它学科师资的参与,属于跨学科联合培养。跨学科专业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专业设置本身是跨学科的,针对某一学科交叉领域设置;二是将分属两个不同学科的专业予以组合,如主辅修组合。”跨学科课程也包括两类:“其一为狭义的,指的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而言的跨学科课程;其二为广义的,指学生修习课程的跨学科组合,即修习多个学科特别是主修专业之外的课程,从而使课程结构呈现跨学科的特点。”
(三)实施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
美国跨学科研究生课程的设置遵循三个原则:高度整合、博专兼备与问题导向。首先,“跨学科课程应高度整合围绕共同问题或研究主题的多学科知识,并在各学科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设置结构严密的核心课程和体系化的选修课程,确保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支离破碎的。”每门跨学科课程都整合了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课程之间还可以“通过贯通相关主题的学术专题讲座联系起来”。其次,跨学科课程遵循“博专兼备”的设置原则,而且设置跨学科课程最大的挑战是“在满足学科广度的同时实现学科深度”。“因此,跨学科研究生项目必须科学周密地安排课程体系,以使学生在特定研究领域深度钻研的同时又能拓展跨学科视野,形成跨学科学习与研究的能力。而且跨学科课程应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来加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要“做好各学科学习的衔接和贯通”。最后,跨学科课程还应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应“围绕具体的某一问题或问题域,设置与该问题高度相关的课程。”以问题导向为原则设置的跨学科研究生课程能够“把本来不相关的学科联合起来,并在多学科之间融会贯通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精心的论证和周密的设计,同时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予以实现。
(四)跨学科研究生的训练
美国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训练的方式,“首要的是开展复杂议题的项目式研究,旨在实现跨学科性和自我反思。”美国跨学科研究生科研训练“由高级学术人员领导,由教师长期参与指导以及跨学科研究生的持续加入,围绕某一跨学科议题开展研究。”实验室轮转也是美国跨学科研究生科研训练的重要形式。实验室轮转允许学生在选择导师之前体验不同的研究课题,与来自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彼此了解,不断加深对跨学科的理解。
跨学科团队教学是美国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学的主要途径。在美国,大多数跨学科课程需要至少两位不同学科的教师来共同讲授或者教授不同的模块,以实现单一课程内的跨学科性。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使用,主要包括问题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问题式教学法注重研究生学习的跨学科性,“教师着力开展提高学生高阶思维和元认知能力的活动,以促使学生超越单一学科的局限,从跨学科的视角来创造性思考并解决复杂问题。”在实施跨学科课程前进行一些先导性跨学科课程,是美国大学的普遍做法。“通过先导性课程来建立多学科通用的知识、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让研究生认识到各学科在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形成对跨学科课程体系的整体认识。在实践中,教师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学生首先在线学习某些特制课程来解决学生学科背景单一的问题,而在线下课堂学习中分阶段集中朝着不同的主题方向深入学习。”此外,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还“强调多学科学生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开展多种跨学科合作探究活动,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校外现场教学或实验室教学对解决实践性强问题的效果非常突出,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课、学术报告会对形成跨学科思维能力效果更佳,也有助于形成跨学科学习与研究的良好氛围。
(摘自《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