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西南政法大学新文科建设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2年11月21日 15:26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3980
进入新时代,西南政法院校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继续结合自身历史、特色、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举全校之力高质量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效关键在于夯实基础,抓好高教新基建。西南政法院校围绕高教新基建,练好大学“五大内功”:
一是抓专业,打造法学人才的“金专”。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教学改革改到“要处”是专业,这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按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科、跨区域、跨国际”等模式,积极探索建设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促进专业间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推进专业设置的新探索,探索“微专业”的精细化建设。
二是抓课程,建设法学人才培养的“金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内涵提质强化传统课程,通过类型扩展开发新兴课程,通过专业融合探索交叉课程。大力推动网络课程、外文课程(特别是英语之外的小语种外文课程)、特色课程、交叉课程、协同课程、实务课程等系列课程建设,形成系列特色课程的院校品牌。
三是抓教材,规划法学人才培养的“金教材”。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教学改革改到“实处”是教材。对标传统、新兴和交叉三类课程,配套推进教材建设。着力推进教材编写方法的改革,即跨专业的交叉编、“实体法+程序法”的融合编、“初阶+进阶”的序列编等,力争实现教材建设与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最新前沿、实践成果的同步跟进与及时转化。
四是抓教法,革新法学人才培养的“金术”。科学技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政法院校亟需革新传统教法,积极开发智慧教法,借力信息技术和智慧教室,推动学习技术方法面向未来,矢志不移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和信息化。着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体法+程序法”“实务+理论”“国内+国外”同堂的双师式教学。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担当,服务“慕课西行”,组织优质教学资源与西部大学“同上一堂课”,为国家均衡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贡献力量。
五是抓教师,锻造法学人才培养的“金师”。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经师难得,人师难求,这里的“人师”就是身怀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与仁术的“金师”。政法院校要围绕“德与才”“内与外”“个体与团队”等元素推进新文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通过本科创新教学团队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做好师资培养的“传帮带”,培养一批堪担新文科建设重任、不辱新文科建设使命的“金师”,才能高水平回应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重大需求。
(摘自 《学习时报》2022年10月21日)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效关键在于夯实基础,抓好高教新基建。西南政法院校围绕高教新基建,练好大学“五大内功”:
一是抓专业,打造法学人才的“金专”。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教学改革改到“要处”是专业,这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按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科、跨区域、跨国际”等模式,积极探索建设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促进专业间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推进专业设置的新探索,探索“微专业”的精细化建设。
二是抓课程,建设法学人才培养的“金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内涵提质强化传统课程,通过类型扩展开发新兴课程,通过专业融合探索交叉课程。大力推动网络课程、外文课程(特别是英语之外的小语种外文课程)、特色课程、交叉课程、协同课程、实务课程等系列课程建设,形成系列特色课程的院校品牌。
三是抓教材,规划法学人才培养的“金教材”。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教学改革改到“实处”是教材。对标传统、新兴和交叉三类课程,配套推进教材建设。着力推进教材编写方法的改革,即跨专业的交叉编、“实体法+程序法”的融合编、“初阶+进阶”的序列编等,力争实现教材建设与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最新前沿、实践成果的同步跟进与及时转化。
四是抓教法,革新法学人才培养的“金术”。科学技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政法院校亟需革新传统教法,积极开发智慧教法,借力信息技术和智慧教室,推动学习技术方法面向未来,矢志不移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和信息化。着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体法+程序法”“实务+理论”“国内+国外”同堂的双师式教学。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担当,服务“慕课西行”,组织优质教学资源与西部大学“同上一堂课”,为国家均衡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贡献力量。
五是抓教师,锻造法学人才培养的“金师”。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经师难得,人师难求,这里的“人师”就是身怀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与仁术的“金师”。政法院校要围绕“德与才”“内与外”“个体与团队”等元素推进新文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通过本科创新教学团队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做好师资培养的“传帮带”,培养一批堪担新文科建设重任、不辱新文科建设使命的“金师”,才能高水平回应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重大需求。
(摘自 《学习时报》2022年10月21日)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