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2015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清华北大名次大跃进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11月15日 11:13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4522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11日发布2015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美国哈佛大学依然位居榜首,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名次显著上升。除了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也推出世界大学排名,但两者评判的标准不同。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11日发布2015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美国哈佛大学依然位居榜首,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名次显著上升。

    榜单前十位由英美两国高校包揽。其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剑桥和牛津两校分别从去年的第四和第五位上升至第二和第三位,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则分别从去年的第二和第三跌至第四和第五位。

    清华大学从去年的第36位升至第26位,北京大学也从去年的第41位升到第32位。香港大学今年无缘前50名,从去年的第43位滑至5160档位,香港科技大学也从去年的5160档位降至7180档位。

    在榜单前100名的高校中,美国共有43所大学入围,英国则有12所,德国有6所。亚洲排名最靠前的是名列第12位的日本东京大学,名次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负责大学排名的编辑菲尔·贝蒂说,中国大学的表现十分强劲,内地两所高校在声誉排名上都取得了进步,反映出中国在建设世界顶尖大学上所做的承诺。一个好的声誉能帮助高校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和投资。

    除了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也推出世界大学排名,但两者评判的标准不同。前者取决于学术领域专业人士的判断,后者则根据教学、科研、知识传递、国际视野4个方面的13项指标来衡量大学的综合实力。

今年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由来自142个国家近万名专业人士评出。

(摘自《新华网》2015313)

 

陈骏院士:“创业型大学”应成高校科技转型方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该扮演什么角色?33日,一见到《中国科学报》记者,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便抛出这个问题。

    “高校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前需要,一个是未来需要。落实当前需要,必须实施‘双力驱动’的科技工作转型,即兴趣驱动和国家目标驱动并举。”陈骏边修改议案边对记者说。今年,他将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议案。

    陈骏介绍,2014年,英国自然集团公布的NI指数中,南京大学排在全球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第38位。该排名表明,南京大学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实力。“但南大或者说中国高校仍欠缺围绕国家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当年,南京大学提出要继续保持“兴趣驱动”的优势,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国家目标驱动”的“双力驱动”的科技转型改革新思路。“兴趣驱动”关注的是当下需要的解决,而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必须实行“科教融和”的人才培养思路。在陈骏看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陈骏认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氛围尚待改善、他建议,全国人大应尽快将《创业促进法》列入立法规划,适时启动立法调研,为促进创业,特别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积极落实大学生创业在工商登记、则一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建立全国性、公益性大学生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全社会倡导“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和文化氛围。

    陈骏还提出,要推进“创业学”学科建设和“创业型大学”建设。他解释道,“创业学”是对创业整体流程进行系统研究的新兴学科。而“创业型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则更注重面向实际问题与需要。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扶持政策引导建立“创业型大学”对外的长效互动机制,引入更多的创新创业源头活水,让创新创业教育走出单靠高校“自循环”完成的封闭状态,形成一个大学、政府、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完整体系。

    陈骏表达的最后一点建议是,推进建立科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并纳入高校教学与学科评估的整体指标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可包括:建设融‘讲座、课程、竞赛、实训和成果孵化’为一体的分层次、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丰富的创新创业特色课程;落实学生弹性学制,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并向创业大学生开放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资源。”

                (摘自《中国科学报》201536)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