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16日 15:11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4879

   作者:范泓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4

   ISBN:9787563345786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彰显那个时代的困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艰难处境……


   扩展阅读:
   《雷震传》的一人一刊一时代(节选)
   阅读范泓先生的《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以及重新修订再版的《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笔者最为关注的是由雷震创办于台湾小岛的自由主义刊物《自由中国》,与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当局从合作到决裂的双向互动。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就是雷震在台湾小岛所创造的一人一刊一时代的人生传奇。
   一、由良性互动到尖锐对立
   一份刊物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一个时代更可以依仗政府或非政府的强权强势,在孕育出代表时代强音的一份刊物之后,再施以败坏和扼杀。以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等人为核心团队的《新青年》如此;以胡适、丁文江、高一涵等人为核心团队的《努力周刊》;以王世杰、陈源、胡适等人为核心团队的《现代评论》;以胡适、徐志摩、罗隆基、梁实秋等人为核心团队的《新月》;以胡适、傅斯年、翁文灏、蒋廷黻等人为核心团队的《独立评论》;以储安平为核心的《观察》;以雷震、胡适、王世杰、殷海光等人为核心团队的《自由中国》;同样如此。在这几份中文刊物中,《自由中国》应该是政治背影最为复杂的一例,它实际上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文化人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当局良性互动的一个结晶;最初创刊时甚至有蒋介石御用喉舌的嫌疑。
   1949年3月,胡适、雷震、王世杰、杭立武、傅斯年、许孝炎、俞大维等人,为了在坚持自由民主的前提下,为大势已去的蒋介石提供学术及舆论支持,酝酿发起自由中国大同盟并创办《自由中国》杂志。4月初,雷震赴浙江慈溪会见蒋介石,说好“请胡适先生出面领导”。10月19日,雷震由厦门来到台北,正式启动《自由中国》筹备事宜。10月23日,教育部长杭立武答应每月提供500美金。10月26日,雷震、傅斯年、陈雪屏、毛子水、王聿修、张佛泉等人在聚餐时商议,决定拿出5000新台币试出两期刊物,其中“教育部”3000,“空军总司令部”1000,剩余1000由雷震负责筹措。
   1949年11月20日,由胡适定名并出任挂名发行人的《自由中国》半月刊,在台北正式创刊,由雷震任社长负责实际操作。之所以要如此安排,一方面是由于雷震对胡适所拥有的巨大号召力的有意借重:“(1949年11月20日)下午竟有人上门定购或购买,闻有一家书店,十本立刻销售,可见对外声誉之隆。其原因当归发行人之大名也。”(《雷震全集》第31册第366页。)另一方面,是由于胡适派同人对于身为蒋介石亲信幕僚的雷震不够信服。到了1953年,按照相关法规,远在美国的胡适不能继续担任发行人,雷震热心办刊的态度也得到确认,才由雷震正式接任发行人职务。
   在创刊初期的几年里,《自由中国》一直在坚持自由、平等、民主、宪政的现代文明价值观念与承认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威权统治之间,寻求平衡支点。正如雷震在写给王纪五的书信中所说:“我等意见(包括杭先生及雪公暨傅校长)以为中国自由党不好组织,就是不易找到有号召力量之党员,因社会上才智之士多入了国民党,倒不如由适之先生领导自由中国运动,或名曰自由中国同盟,不论有无党籍,凡属志同道合者均可参加,但有信条(即纲领)、有组织,凡过去官声不好或见解为极权主义者均不允许参加,以此……可汇成一巨大力量,而以适之先生为领袖,在政治上则支持蒋先生……”
   王纪五是国民党高官王世杰之子,当时与胡适同在美国。“杭先生”就是杭立武,“雪公”即王世杰字雪艇,“傅校长”即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由于雷震和《自由中国》在政治上“支持蒋先生”,偏安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经费资助和政治支持,国民党军队更是《自由中国》的最大订户。到了1953年春天,《自由中国》与当局的关系趋于恶化,来自官方和军方的资助彻底终止,只能靠雷震的人脉资源筹措民间资本及官方资本以维持生存。1954年12月,由于《自由中国》刊登读者来信“抢救教育危机”,雷震被极力推行所谓“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党化教育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注销党籍,《自由中国》从此陷入与党政当局尖锐对立的困境之中。
   195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七十寿辰,蒋介石自欺欺人地透过行政院新闻局发布“以六事咨询于国人”的“婉辞”。《自由中国》同人顶风而上,倾力推出了由胡适、徐复观、毛子水、夏道平、陈启天、陶百川、王世杰、雷震等人的16篇文章组成的“祝寿专号”,劝告蒋介石尽快结束独裁专制,逐步实施民主宪政的现代制度。“祝寿专号”加印13版的轰动效应,换来的是政府当局大规模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围剿。时任蒋介石的总统府秘书长的王世杰,善意提醒雷震说:“谨慎,在不失掉自己立场之下要谨慎,以免自己被毁,目前是我们最困难时期。”
   雷震显然不具备曾经留学英美的王世杰、胡适等人所拥有的相对完整的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博爱的价值谱系和价值信仰,以及由此而来的宽容平和、通权达变的理性智慧,反而多了一份中国传统的以救国救民的救世者自居的表现欲望和英雄情结。


(摘自《腾讯大家》2013年5月26日)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