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厦大图书馆推进服务升级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5年03月28日 10:11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578

图书流通服务方面
厦大图书馆大概可归纳为七大服务。一是通借通还服务。在全校任一分馆实现全部外借资源的借还手续,图书馆负责将书籍运送到指定地点,用户就近借书还书,方便取用。二是找书借书服务。这就是用户检索下单,工作人员找书送书。学校图书馆书库多、藏书丰富,有时找书不易,为了便于用户以最少时间借到所需图书,用户可以在检索界面点击“委托申请”,由工作人员找到图书后运至相应分馆,方便借用。三是“松鼠送书”服务。为更好地服务学校专任教师,曾在思明校区8个学院进行试点,开展送书上门(办公室)服务。2023年正式推行,即专任教师在OPAC上发出送书上门的请求后,工作人员到书库找书,并将书籍送到适当范围的取书地。四是快递还书服务。用户在网上填写相应信息并拍照取证后,可以快递方式归还借书,极大地方便了出差旅行或身在外地的那些用户。五是提醒还书服务。在借书还书的提醒通知方面,除了通过email、电话、短信通知之外,还推出微信消息推送服务。通过厦大图书馆XMUlibrary服务号向用户发出还书提醒或超期信息,用户可以在服务号上完成续借手续,避免图书超期。六是超期催还服务。依托飞书等企业化平台,图书馆实时同步导出数据,通过电话或企业微信进行人性化沟通,提醒用户尽快归还图书。同时后台注明催还日期、催还人员、催还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便进一步跟踪服务。七是手机终端服务。除了电话短信沟通之外,XMUlibrary服务号根据本馆实际开发了多功能菜单,使用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后,本用户的基本信息即可在相应表格中自动生成,免于重复填写的烦恼。用户可以实时掌握自己所借书籍、借还日期、预约催还(即他人的预约需求)等,以防还书超期。此外,用户可以据此选定座位、预约研讨间,微信服务号还提供高级检索、新书通报、热门借阅、热门评价、读者荐购、通知公告、讲座信息等服务,甚至可以阅读电子资源。
在拓展及提升服务方面
厦大图书馆注重以下“四化“问题:一是功能多元化,即尽可能提供多元服务。例如雨伞外借服务,厦门处于季风区前沿,尤其是梅雨季节,雨水更多,读者忘带雨伞,外出行动不便,厦大图书馆在服务台推出免费雨伞外借服务。又如细分功能区。学习区另开辟静音区,使用电脑区则加配桌面电源,专业阅览区还增加座位照明,做到每人一灯;此外,还在馆外增设饮食区,尽可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对象泛在化,即远程用户与用户扩展。远程用户较易理解,用户扩展如暑假提供家属入馆服务,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在入学前即可获取图书馆部分资源及服务。另外,厦大图书馆“i学堂”信息素养课程全部公开到B站,可供社会用户观看学习。三是内容特色化,即资源建设内容方面富有特色。例如2019年厦大图书馆设立了数学与智力玩具空间,收藏各类智力玩具4000余件,开展相关教学与研习活动,并于2023年入选首批中国数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四是程序便利化,即尽可能方便用户。例如,本校推免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等,在身份转换期间无法一以贯之地利用本校图书馆,厦大图书馆优化对接环节,取消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及被录取为本校硕士的本科毕业生的离校注销手续,化繁就简,实现无缝对接。又如查收查引,不必到现场,厦大图书馆实现了网上全流程办理,免于用户车马之劳。
在强化信任担当方面
厦大图书馆注意以下四类担当:一是学校担当,即发挥自身优势,替学校着想。例如疫情期间,厦大图书馆以最快速度启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平台,并提供网上咨询与技术服务,确保研究生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二是学术担当,即助力学术研究与学术管理。厦大图书馆完善数据收集机制,通过API调用等方式从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爱思唯尔Engineering Village等数据库自动抓取厦大科研成果等相关数据;构建厦大学术论文“高被引潜力”检索系统,为学校科研管理提供方便。三是学人担当,即尽可能满足师生用户的需求。在早8点以前,不少师生即在门前等候入馆,迫切需要早开馆、早服务,晚闭馆、多服务。2019年开始,厦大图书馆主馆实行“7-Eleven”作息时间,即每天早7点开馆,晚上11点闭馆,每日开馆时间增加至16小时,广受师生好评。四是学用担当,即学以致用,主动为社会服务。例如为厦门市出版大型丛书《同文书库》提供素材、扫描等业务。厦门同文书院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中外合办学院,培养了大批有识之士,在华南甚至东南亚负有盛名。2016年开始,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科院四处查访当地特色历史文献,刊印“同文书库”。厦大图书馆古籍与特藏部提供系列服务,“同文书库”现已出版到第五辑。
在深化用户参与方面
厦大图书馆推进了以下四个参与。一是决策参与。例如电子资源购置决策,除了专家论证、学科评估、试用之外,还有自设的“电子资源反馈调研”。本馆网站每个数据库之后附有电子资源反馈调研,涉及电子资源整体评价、对电子资源的相关意见与建议,还有对该数据库的评价等方面。后者包括:访问目的,资源内容、稳定性与功能、访问方式、整体评价,续订/新订态度。这无疑给资源续订、新订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根据,提高了资源与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有效路径。二是运营参与。谨以学生助理与志愿者为例。2023年共聘任301名学生助理馆员,工作时长26229小时,学生志愿者1853名,工作时长达17689小时;累计工作达43918小时,相当于近30名全日制馆员全年的工作量。其工作内容包括文明督导、空间管理、读者服务以及业务辅助等方面,如自助设备操作指导、跨校区图书配送、馆际互借协助、委托书刊查找以及嵌入式课程教学辅助等工作。同时,建立馆员、学生助理、志愿者三者之间定期沟通反馈管理机制,有效促进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并取得成效。三是业务参与。一般来看,用户与图书馆的业务联系不密切,往往是围绕图书馆的事务性工作展开,缺乏深度结合、互利双赢。厦大图书馆与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等进行了深度合作。2019年,厦大图书馆、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合作设立了“古籍修复实习基地”。次年获批“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厦门大学传习所”,大大推进了学校古籍修复保护工作发展。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考古文博优势,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与修复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学校在2022年6月获批福建省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四是推广参与。2023年7月24日,厦大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特邀著名学者郑振满教授来馆开设《福建民间契约》专题讲座,并进行网上直播,全国各地3000余人在线参加了本次活动[10]。这次活动不仅是推广阅读,还推广了本校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培养人才的水平。
(摘自《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年第6期)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