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0年06月29日 10:57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5304

一、从文化记录功能到文化教育功能的演进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文化载体大多以纸质图书文献为主,获取与搜集文献资源也就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公共图书馆不同的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不仅要有效记录各类知识信息并长期保存,还要为在校师生提供有效的知识资源支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载体具有教育功能,既要保障知识内容完整、文字记录详细准确,还要保障知识表现形式简单有效,为师生学习提供便利。
二、从文化保存功能到文化共享功能的演进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若满足于简单的记录文化、保存文化,就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扩大文化资源搜集渠道,构建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数据库,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就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而仅依靠传统的图书文献资源难以实现全领域的资源共享,以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存储、分享资源就成为文化共享的新需求。电子光盘的出现帮助高校图书馆解决了这一问题。相比传统的纸质文献,电子光盘具有更大的存储量、更便捷的使用方式,读者随时可借助随身携带的存储设备从图书馆数据库下载电子文献使用,不仅携带更方便,获取知识资源的规模也更加庞大。
三、从文化传承功能到文化创新功能的演进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经过了图书文献、电子文献、数字终端、共享终端的变化,相应的,资源存储规模和信息记录规模也越来越大,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读者可以随时依靠互联网获取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信息共享效率也越来越高。伴随文化载体形式的改变,文化载体功能也由文化记录、文化保存、记忆传承逐步转向文化创新。在互联网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可以随时借助爬虫工具从网络空间获取海量的知识资源,并将其存储到知识数据库用于长期保存。但海量知识资源长期保存不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有效利用就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新任务。由此,图书馆应根据文化资源的结构、特点将具有不同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聚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各类文化产品的开发一方面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创新了文化展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知识的文化产品融合推进了文化创新,使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摘自《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年第2期)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