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叶檀:银行有没有发企业灾难财?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14日 11:36     类别:财经类   总浏览:4293

   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疲软,各方努力转型,而银行凭借资金紧张大获利市,颇为发“企业灾难财”的味道。因此,与此前声称利润高不同,两会期间各大银行高管开始集体哭穷。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认为,“银行每年新增贷款7万亿,要按12.5%资本充足率,银行一年的利润才1万亿,8千亿补充资本金了,剩下的还有分红还有成本,大头都给政府拿走了!”而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大体是2.5%左右,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银行的利差偏低。3月9日,在深发展的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深发展银行董事长肖遂宁回应称,“银行业既非暴利,也非高利,目前银行业资产收益率只有1%,而一般制造业这个指标能达到5%”。毫无疑问,银行2011年利润极高,否认这一点说明高管有意“选择性失明”,失去了继续讨论的空间。银监会统计显示,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这一利润增速远远高于去年1—11月24.4%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也高于去年24.8%的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银行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不高也是事实,这与银行的净利润大增并行不悖。由于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扩张过快,到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常态就是规模不断扩张,利润在资金紧缩周期不断上升,但资本金缺口却永远如虎口大张,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这也就是银行板块上市公司市盈率低投资者兴趣不大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利润建立在总资产大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因此,李稻葵先生将银行比作“只吃不拉”的恐龙,大而无当,亟需减肥。银行的赢利模式存在问题,经济紧缩期的资金溢价是主要来源,没有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利润极高的中国银行业很难说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12年3月13日)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