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31日 14:41 类别:财经类 总浏览:444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OECD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规模为8460亿美元,同比2019年下降38%,且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流入中国的FDI逆势增至2120亿美元,增幅为14%;同期流入美国的FDI为1770亿美元,下降37%。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中国为何能够实现FDI逆势增长?
三点优势促成去年FDI逆势增长
对于此次OECD报告传递出“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投资目的地”的信息,该如何理解?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军在接受专访时认为: 2020年的全球直接投资大幅度下滑与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关系密切。他介绍,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一波三折和低位徘徊的态势,去年的疫情影响加剧了对FDI的冲击。
万军认为,从自身优势看,我们能够在疫情冲击之下实现FDI逆势增长,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的抗疫成效显著。国内经济在2020年初经历短暂下滑后出现明显复苏,也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目前看,2021年一季度的表现更加向好,也将继续对外国投资者产生巨大吸引力。
二是在去年的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业体系的完善。我们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本身的完善保证了经济迅速复苏,同时确保了在生产制造环节未受到特别大的冲击。“这是中国自身产业体系的优势所在。”
三是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新出台的外商投资法取代了以往的“外资三法”。同时,在外商投资的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
“这和目前国际主流的投资趋势非常合拍,通过外商投资法的细则推出和落地,营造了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对外国投资者而言更加提振信心。”万军表示,不同于过去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如今通过完善整体营商环境,特别是从法治层面对外国投资者相关权益予以保障,也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外国投资者信心。
期待吸引外资积极效用发挥
一直以来,FDI占GDP比例被视为吸引外资能力的一项重要表现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玛吉特莫尔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FDI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相对较低,吸引外资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显然,从OECD的角度看,世界经济对于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期许仍旧巨大。实际上,中国也在不断彰显着鼓励和吸引外资的开放态度,这无疑为新发展格局下的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更多遐想。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即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弥补了资金和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不足,让我们很快对接了国际市场。”万军认为,如今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外国直接投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仍具备积极作用。他强调,“这对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仍然重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是双循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仍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万军认为,首先,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能够确保我们在很多领域与国际市场持续保持充分沟通和联系。其次,通过引进外资,吸引高端生产要素到中国进一步汇集,包括资金、技术、质量和服务等。
“在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国际投资有着巨大吸引力,其中对国际上包括创新要素在内的高端生产要素都会形成吸引。”万军认为,通过竞争效应提升,更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和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毕竟,国际经济循环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的效率提升,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5月7日)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中国为何能够实现FDI逆势增长?
三点优势促成去年FDI逆势增长
对于此次OECD报告传递出“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投资目的地”的信息,该如何理解?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军在接受专访时认为: 2020年的全球直接投资大幅度下滑与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关系密切。他介绍,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一波三折和低位徘徊的态势,去年的疫情影响加剧了对FDI的冲击。
万军认为,从自身优势看,我们能够在疫情冲击之下实现FDI逆势增长,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的抗疫成效显著。国内经济在2020年初经历短暂下滑后出现明显复苏,也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目前看,2021年一季度的表现更加向好,也将继续对外国投资者产生巨大吸引力。
二是在去年的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业体系的完善。我们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本身的完善保证了经济迅速复苏,同时确保了在生产制造环节未受到特别大的冲击。“这是中国自身产业体系的优势所在。”
三是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新出台的外商投资法取代了以往的“外资三法”。同时,在外商投资的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
“这和目前国际主流的投资趋势非常合拍,通过外商投资法的细则推出和落地,营造了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对外国投资者而言更加提振信心。”万军表示,不同于过去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如今通过完善整体营商环境,特别是从法治层面对外国投资者相关权益予以保障,也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外国投资者信心。
期待吸引外资积极效用发挥
一直以来,FDI占GDP比例被视为吸引外资能力的一项重要表现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玛吉特莫尔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FDI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相对较低,吸引外资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显然,从OECD的角度看,世界经济对于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期许仍旧巨大。实际上,中国也在不断彰显着鼓励和吸引外资的开放态度,这无疑为新发展格局下的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更多遐想。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即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弥补了资金和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不足,让我们很快对接了国际市场。”万军认为,如今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外国直接投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仍具备积极作用。他强调,“这对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仍然重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是双循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仍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万军认为,首先,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能够确保我们在很多领域与国际市场持续保持充分沟通和联系。其次,通过引进外资,吸引高端生产要素到中国进一步汇集,包括资金、技术、质量和服务等。
“在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国际投资有着巨大吸引力,其中对国际上包括创新要素在内的高端生产要素都会形成吸引。”万军认为,通过竞争效应提升,更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和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毕竟,国际经济循环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的效率提升,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5月7日)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